English

我与《光明日报》

1999-07-02 来源:光明日报 任继愈 我有话说

《光明日报》创刊以来,我就是一位热心读者。五十年代初,我写的《〈孙子兵法〉的辩证法》,首先在《光明日报》上发表。后来《光明日报》开辟了《文学遗产》、《史学》《哲学》等几个专刊。当时国内学术刊物很少,报纸的专刊更少,《光明日报》首开风气,符合社会需求,很受欢迎。

《哲学》专刊,北大哲学系几位教师应聘为哲学专刊的编委(记得《史学》专刊是邓广铭教授),黄楠森同志负全责,我分担了一部分审阅读者来信的工作。当年北大哲学系先后招收的外国留学生有苏联留学生布洛夫(研究王夫之),达连科(研究墨子),保加利亚有季连绰(研究老子)。我为他们讲《老子》。外文翻译的《老子》译文最多,各种译本对老子的理解大不相同。我对各种译本都不满意,于是翻译《老子》为现代汉语,解决了讲课的教材问题。《哲学》专刊每期发表约二三篇,但字数未必恰好满足版面的要求,有时就用《老子全译》补足版面,刚好符合老子的“无用之用”的原则。《哲学》专刊专职人员是刘苏同志,负责登记来稿,处理回信等具体工作。这是“文化大革命”以前的旧事。自从毛主席发动“文化大革命”,天气变色,举国惶惶,《哲学》专刊自然消亡。

改革开放以来,二十年间,政治稳定,经济发展,思想活跃。学术界的新气象《光明日报》反映得比较充分。《史林》、《电脑》专版,以及《光明日报》办的《书摘》、《中华读书报》深受读者欢迎,读者与日俱增,说明广大读者对《光明日报》的肯定。

《光明日报》在社会分工中已找到自己的位置,前途无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